过斋须知

当前位置 :网站首页 > 过斋须知
佛教寺院用餐的斋堂一般称为“五观堂”。这是因为佛教将用餐视为“功课”并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,让我们心怀感恩,食存五观。它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,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。在此,我们也希望您就餐时能够遵守寺院的规定。下面把“过斋须知”介绍如下:
 一、早斋、午斋时,听到打板后应立即到斋堂过斋。进斋堂前,大家要整理好自己的衣服,要庄重得体。请穿带袖上衣,裤子须过膝,入内须脱帽。斋堂和寺院内不允许穿拖鞋。
 二、弥勒菩萨左边的桌椅,都是出家法师们的位子,右边则是大众所坐位子。当走到各自座位时,男众、女众都要面朝弥勒菩萨的方向先鞠躬问讯后再坐下。每个椅子男众坐三人女众坐四人,挨着坐,中间不要留空位,把一排座位坐满后再坐下一排。法师进斋堂过斋著法衣,正襟危坐,供佛。大众要双手合掌跟随唱念供佛偈。
 三、斋堂止语。用斋时,不允许发出任何声响,包括筷子、碗的碰撞声、口中咂咂作响、大声喧哗、交头接耳等。且不允许接打电话。
 四、桌上每人都有两个碗和一双筷子,碗横排放,筷子在碗的后面横放。把两个碗推到桌子边靠近走道的位置,等待行堂的人员盛饭。右手的碗盛菜与主食,左手的碗盛粥或汤。
 五、拿筷子时,一只手扶着筷子的末段,一只手拿起筷子,然后把饭、菜端到面前,就可以开始过斋(吃饭)。端碗要用龙含珠的姿势,即捧碗时,左手四指托碗底,母指扣碗边.不可让指甲伸进碗里。左手是龙头,碗是珠,右手拿筷子时不可一把抓,也不可执太低。亦不可执太高。这是吉祥尊贵相。 早、午斋饭需先供佛后方可受食,受食前应先供养,合掌默念:供养十方佛!供养十方法!供养十方僧!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!”需心存五观(即食存五观,作五种观想)。晚上若用药食,仅需合掌默念:“南无阿弥陀佛!”即可受食。
六、饭、菜吃多少量,可以用筷子在碗里示意。行堂多次,第一次给少许,第二次会满足您的需要,第三次以后按需添补。如果不是您想吃的饭或菜请把碗往回拉。对食物不起喜恶之心,不皱眉嫌恶,不贪多挑好,不图口腹之欲。如需添加就把自己的饭碗放在桌子的前沿。要量的多少拿筷子示意, 添碗底、还是半碗、还是满碗,示意多少就给您添多少。是要干的、还是要稀的,都是用筷子示意出来。 要干的筷子就竖起来,表示要干的;要稀的就平滑,表示要稀的。如果要吃半个馒头,双手就做掰开的动作。如果喝粥想要稠点可以把两支筷子并拢竖立在碗中间,想要稀点可以将手掌朝上或将筷子在碗里左右移动。
七、开始过斋。分别把前置的两个碗拉回到胸前,过斋要把碗端起来。切记!过斋时千万不能把碗放在桌子上吃,一定要端在手里,左手的虎口卡住碗边,大拇指在上其余四指在下扣住碗底。以碗就口,细嚼慢咽;碗盘筷匙不宜撞击作响。筷子将食物送入口中时不能出声。进食时,要保持良好姿态,端身正坐,椅坐半座,足放平,不可跷腿交脚。身离桌缘约一拳头之远,颈靠衣领,肘内收,不东张西望,不得弹爪抓头,挖鼻耳洞,不得喷食触及邻人。咳嗽、打喷涕,应以手掩之。最初三匙饭进嘴里之前,依序发愿:愿断一切恶,愿修一切善,愿度一切众生。然后就可以正规进入过斋了。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。热食不可吹气令冷。不得以手指刮碗、以舌舐食、以手取食。如果是馒头,要将其掰成小块食用。吃多少添多少不能剩。已食之物,不可吐出。
八、过斋后,把这两个碗放在桌子的最前沿,碗的边不要露出桌子的边,否则行堂时会弄掉。但是又要放在前面,我们目测一般都不准,还要拿筷子在桌边划一下,衡量好碗的具体位置,碗放好,之后放筷子,把筷子理得整整齐齐推到桌子边缘,说明我已经过完斋了。
九、大家过完斋,结斋完成后,法师站起来,大家一起起立。向佛鞠躬问讯后,方可离开。
注:大众已食完,如果您还没有过完斋也要一起起立,等大家走后,您再坐下来可以继续食用,但没有结斋不允许先走,要等大家一起走。
佛教称晚食为“药食”,一般为自助方式,应注意:
取食应依序排队礼让,不可争先恐后,依各人食量取用,切忌浪费。使用公筷母匙,避免唾沫入公器中。不含食谈笑,不边走边吃。不私带小菜食用。